集团要闻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
光伏板下生“宝藏” 第四集
来源:党群工作部作者:日期:2021-06-11
  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紧邻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这里修建了一座占地1700亩的光伏电站,这也是中国在沙漠中建设光伏电站的尝试。每年7000多万度的发电量,能供近2万个家庭使用1年,然而,乌兰布和肆虐的风沙,让光伏电站面临被沙掩盖的风险。一旦光伏板被风沙掩盖,就无法继续发电。而更大的威胁是,光伏板下的沙被大风卷走,光伏板的基座便裸露了出来。失去了沙的支撑,光伏板基座会不断下沉,导致光伏板支架严重变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固沙,工程师们花了4个月时间,在光伏区里种出一片苜蓿,希望这些植物的根系,能够稳固住光伏板下的沙子。电力工程师刘明杰和同事,已经蹲守3天了。这三天来,他们一直在草丛里寻找野兔的身影。电力工程师为什么要在这里蹲守寻找野兔呢?原来,这和他们眼下遇到的一个难题相关。好不容易种出来的草,却吸引来很多野兔野鸡等小动物,在它们的啃食下,草地开始一点点变秃了。不能伤害这些野生动物,也很难阻止它们继续啃食,光伏区的斑秃越来越多。如果继续放任下去,辛苦种上用来治沙的苜蓿被吃光,光伏区就有可能再次变回沙地,该怎么办呢?
  工程师们只好天天开车在光伏区巡查,试着驱逐这些馋嘴“小家伙”。做了30多年的电力工程师,刘明杰没想到自己居然干起天天撵兔子赶野鸡的活。兔子赶不尽,人走它又来。要完全阻止小动物吃植被,似乎不太可能了,大家换了个思路,小动物在这茫茫沙漠中找口吃食也不容易,要不,干脆多种一点苜蓿将它们喂饱!然后,再把被动物们吃秃的地方补种上苜蓿,也不失为保证植被存活率的一种尝试。但却面临一个难题。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哪些地方的草,被小动物啃秃了呢?光伏区里,苜蓿种植面积达到350亩,相当于3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工作人员巡查一遍就需要3小时,如果天天要走遍这350亩的种植区寻找“斑秃”地,可真费劲。
  大伙请来了“千里眼”——无人机,它一旦飞起来,就能把草地上的斑秃看得清清楚楚。寻找到被小动物吃光草的“斑秃”地后,大伙儿开始有针对性地播种。补种的季节已经迟了,沙漠地越来越热,一定要在天气变得更热之前将苜蓿补种上。

  6月的沙漠阳光越来越强了,为了让苜蓿活下来,工作人员加大浇水量。经过一个月的等待,苜蓿终于还是长出来了。这些苜蓿和草谷子一簇簇的长在光伏板下,工程师们还在小道旁种了些花,蓝天白云、花草映衬下,光伏板都衬得更加明亮了,而仅仅5个月前,这里还是荒芜的沙漠。苜蓿种好后,可以将流沙牢牢固定在光伏板下,就算有大风也不会再把沙吹飞了,光伏板基座也会更加稳固。望着种好的苜蓿,大家很是欣慰。

  然而,这苜蓿长得越来越好的同时,刘明杰又开始担心了。苜蓿明明越长越好,刘明杰到底在担心什么呢?原来一入秋冬之后沙漠地区更是天干物燥,而这些茂密的苜蓿一到秋季就会开始干枯变黄。这些枯黄的植被对光伏发电站来说会是极大的威胁。

  光伏电站内,光伏组件、连接线路众多,设备老化、线路短路都容易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连起来的一块块光伏板就会烧成一片,再加之下方枯萎植物的助燃,光伏设备就将毁于一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苜蓿草上端割去一部分,这样,既能让它们离光伏板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火灾的隐患,同时根系又能牢牢锁住地下的土壤,不至于再次沙化。但是,要在光伏板下割草还真不简单。

  如果是在广阔的牧野上,收割苜蓿可以使用大型农业设备,然而,光伏区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光伏设备和光伏板,大型割草机显然发挥不了作用,只能靠人力收割。这种柴油割草机是当地人工割草常用的设备,在光伏区用这样的人工收割,成本很高,将这里的草割一遍,至少需要5万元。同时人工割草太慢,350亩的草地从早忙到晚,收割一茬至少需要8个工人工作10天。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这些植被既能存活,又不至于过于茂密呢?下期六版继续揭秘。《国家电投报》112期6版

附件:
您是第  92 位浏览者

W020151221772163281880.png

Copyright ©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2-2016 京ICP备19045535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1座  邮编:100033 电话:8610-56625111

传真:8610-5662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