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中国电力报:打造“光伏+生态+产业”的“磴口模式”
来源:作者:王雅阁 李旭东日期:2021-03-23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光伏治沙电站现场,一排排组件在万里晴空下排列整齐,一尘不染,而每排组件的空隙土地上,开着紫色花朵的苜蓿、生长繁茂的牧草,经6年治理,如今在乌兰布和沙漠已经出现了一片“绿洲”,夏秋季节,瓜果飘香,草木葱茏,犹如塞上江南,这里几乎看不到“沙漠”的影子。磴口县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部,有着“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1500万亩,磴口县境内就占了425万亩,荒漠化、风沙大成为困扰发展的顽疾。

近年来,从上至下一直在西部治沙方面探索新模式。2012年9月,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公司”)创新性地提出了“光伏治沙、恢复生态”的理念,将发展光伏与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现代牧业相结合,打造出“光伏+生态+产业”的“磴口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2013 年,北京公司所属内蒙古新能源公司与磴口县政府签下光伏治沙项目合作协议。这是国内首个结合农业、牧业治沙的光伏项目,投资总额4.2亿元,占地约1700亩,建设规模50兆瓦,其中单晶 30 兆瓦、多晶 20 兆瓦。磴口光伏治沙项目于2014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 月 30 日并网发电,仅仅用了 74 天,年发电量约8782万千瓦时。该项目环境效益显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万吨,经济效益良好,2020 年实现利润 2899 万元。内蒙古新能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薛华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磴口安装光伏板的时候,必须时刻关注天气情况,采取必需的防护措施,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一进工地就是满身尘土,经常能碰到交通工具、设备等陷进沙里的情况,尽管如此,迎难而上的建设者们依然圆满完成了任务。该项目集光伏与治沙为一体,实施了‘沙漠+光伏+设施牧草’的特色种植模式,光伏组件本身就具有挡风防风的作用,能有效阻止沙丘移动。此外,在光伏组件下面铺设了粘土和牛粪,铺设了滴灌设施,在光伏板之间种植了苜蓿等防沙植物,并在场区外围种植防护林,将沙丘全部固定,避免了沙流动对环境、交通的破坏。这种‘沙漠+光伏+设施牧草’的特色种植模式,在防风固沙的同时提高了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据了解,北京公司在内蒙古区域新能源装机100余万千瓦,大多位于沙漠、戈壁和采矿沉陷区。其中,在磴口县建设了7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一期2万千瓦、二期5万千瓦)。该项目有效治理沙漠 1700 亩,相比 2018 年增加了 700 余亩,将沙漠植被覆盖率由8%提高至77%,为西北区域治沙固沙、生态保护更添一份力。

北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林说:“我们要以‘敢叫沙漠换新颜’的气魄,积极推动‘三北’地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成一批光伏治沙、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山地光伏等独具特色的光伏电站,走出一条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互补共融的创新之路。

附件:
您是第  169 位浏览者

W020151221772163281880.png

Copyright ©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2-2016 京ICP备19045535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1座  邮编:100033 电话:8610-56625111

传真:8610-5662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