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中国网:北京公司:做光伏发电的“魔法师”
来源: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策法律部)作者:王雅阁日期:2020-11-06
   一块小小的光伏板,在国家电投北京公司的建设者眼里,它是万能的,可以让沙漠变成绿洲,给荒山披上铠甲,在鱼塘建起电厂……北京公司是国家电投集团一家“零碳智慧能源”企业,截至20207月底,新能源装机近320万千瓦,项目遍及全国13个省市地区,在运项目74个,其中光伏场站38个约110万千瓦,拥有地面、大型山地、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水面漂浮式、沙漠戈壁(治沙防沙、废弃灰场)、屋顶分布式(光储充一体化)、领跑者等多种发电模式的特色光伏电站。

  因地制宜 减少土地利用

  梁头镇13MWp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是当时国内建成的最大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位于天津市静海区梁头镇北张庄村小型水库内,全部采用基础底座为水箱,通过水箱的连结组成光伏方阵,避免了深水打桩,减少利用土地400多亩,同时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节约标煤约4801吨。霍州白龙镇10MWp项目利用废弃的储灰场建设光伏电站,原本是一片煤渣黄土的储灰场,如今组件林立、绿草成荫,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点石成金”。

  光伏治沙 致力生态恢复

  内蒙古磴口50MWp光伏治沙项目,是国内首个光伏治沙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乌兰布和沙漠资源和充足的光照优势,将光伏发电与沙漠治理相结合,在光伏板下面铺设滴灌设施,打造了光伏产业生态治理典范,让昔日的沙漠换了新颜。在总结内蒙磴口光伏治沙项目的基础上,北京公司相继在新疆区域建成吐鲁番50MWp、额敏60MWp、喀什40MWp戈壁沙漠光伏项目,谋划提出了千万千瓦级别的乌兰布和沙漠治黄治沙项目,为西北区域治沙固沙、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光伏治沙”新模式。

  农(渔)光伏电站 赋能更多产业

  通过“一种资源、多个产业”的探索,北京公司促进了农业种植、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融互补,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多赢。

  天津太平镇160MWp“农光+渔光”光伏项目农光互补容量75MWp,渔光互补容量85MWp。充分利用了蔬菜大棚和鱼塘上方的空间,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发电的有利结合。

  承德20MWp设施农业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光伏阵列下部及间隙的闲置土地建设温室大棚,开展高农作物的种植。

  江苏青口、广东惠州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依托池塘养殖业,在池塘上方开发建设光伏电站,光伏阵列布置于养殖池塘内,鱼池被路梗分割成网格状,养殖多种水产品。

  风光互补 整合优质资源

  北京公司的四子王旗20MWp、达茂旗百灵庙30MWp、乌拉特中旗川井20MWp项目同为风光同场电站,这些项目合理利用地面和高空,充分发挥风能和太阳资源的互补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减少资金投入,实现了资源的最大程度整合。

  利用荒山、荒地、屋顶等闲置资源开发光伏

  在发展特色光伏项目的同时,北京公司还在山西稷山建设50MWp光伏发电项目、山西沁水建设50MWp光伏发电项目,内蒙古包头建设100MWp领跑者光伏,属于典型的山地光伏;利用丘陵、荒地,在山西山阴马营庄建设50MWp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废弃砂石场占地约800余亩;在天津静海、武清开发了4个装机约30MWp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北京区域昌平、通州等地规划建设了12个“光储充”一体化综合智慧能源,通过利用闲置的工商业厂区屋顶,所发电量优先被用户使用,建立储能和充电桩,为生态治理、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附件:
您是第  110 位浏览者

W020151221772163281880.png

Copyright ©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2-2016 京ICP备19045535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1座  邮编:100033 电话:8610-56625111

传真:8610-56625005